20100831 Tue 2045, Yin & Pranayama, Parthap Sankaralingam
最近有位同學問我兩個問題,非常值得玩味,在此跟大家分享。
他/她問:「Prathap 師,什麼是老師?什麼又是大師?」
以及不可避免的,「你是哪一種師?」 (笑~~)
中文,我們說有「老師」或「大師」。
英文,可以說有「teacher」或「master」。
梵文,光是師者一字就不下12種講法,以下歸為五大類。
1. Arihanta - 身兼「老師」及「大師」。這種人不僅學習,傳授之道業亦是其領悟之結果。像是 guru,他不僅受到啟迪,亦能領導你自黑暗行至光明。
2. Siddha - 「大師」。這種人雖心有所悟,卻不常闡述他的領悟,大部分時間是靜默的,因為他相信自身的體驗比言語的教誨來得重要。
3. Acharya - 「老師」,但非「大師」。這種人非常清楚自己主張的理念,但這理念卻不是其開創的。比較偏向傳道者的角色,傳教士可屬此類。
4. Ubadhyay - 特別指教授某專業領域的知識或技術,如文法、工藝、天文地理等。這種人大部分時候知道他在說什麼,但不是全然。學校老師也許是個好例子。比如說我的父母一輩(4年級)被教育說世界最長的河是長江(Yang-zi River),我這一輩(7年級)卻說是尼羅河(the Nile)。老師沒有教錯,老師也僅依教科書照本宣科罷了。哥白尼之前,大家還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呢。
在這個新世代的此時,大部分體位法老師、體位法教練屬於第3或4種。
5. Sadhu - 探詢者 (seeker)。這種人正朝心神領悟的道上前進,說得不多,也不教授什麼,但是從這種人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
那我是哪一種呢?嘿嘿
第二個問題他/她說
做體位法既然要盡所能給予努力(effort),卻又要放鬆(relax),這真的很矛盾。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不要混淆「放鬆 relax」和「不費力 / 放掉努力 dropping the effort」的意思了。
練習體位法時,我們切成三個階段來看。
prayatna saithilya sukha
prayatna saithilya sukha
- prayatna = effort 努力
- saithilya = efforlessness 不費力
- sukha = pleasure 愉悅、快樂
進入體式之前,盡你最大的努力做到所能荷載的。幾瓦的燈座裝幾瓦的燈泡。
進入體式當下,放掉你的努力,讓自己不費力(efforless) 地留在當下,讓呼吸成為引導你前進的明燈,海岸邊的默娘。
唯此,從體式出來後,你才能感受到這股放鬆、超脫和愉悅。
練習時,當你放掉努力,你即停止演譯任何一套體式,
因為在不費力的此時,你即體式,體式即你。二者為一。
「大師 世界上有沒有神呢?」
大師默而不答。
學生不厭其煩再問。
大師正好要渡河,告訴學生說神就在河中間,要學生下水來一探究竟。
學生跟上來了。
只見大師一手把學生的頭壓進水中。
學生掙扎,卻掙脫不開。
過了數十秒,眼看再不使出驚天動地60秒的掙脫數 就要溺死了
學生於是用盡吃奶的力佐以危急時的好伴侶之腎上腺素
終於破水而出 哴嗆地猛吸氣
大師問:
「你在找神的時候,有沒有像最後要掙脫我時 那般地努力呀?」
還不夠努力,就不要問那麼多。
我們練體位法時,也常常是第一階段的努力都還沒盡力,就在擔心 「哎喲!要先努力,之後我該怎麼放鬆才好的呀?」
大家真的不要想太多,先把第一階段的功課做足,再煩惱第二階段吧。
Hatha 瑜珈經中有提到
當你付出的努力是對稱平衡的,則自然能放下努力。
當你付出的努力是在中心、核心的,不費力自然會發生。
也就是我們常常在講的 alignment 順位矣。
與各位瑜友共勉之。
子曰/ 卜學亮 曾寶儀
孔子的中心思想 是。個。仁。仁的表現是:...
與各位瑜友共勉之。
子曰/ 卜學亮 曾寶儀
孔子的中心思想 是。個。仁。仁的表現是:...
你解說的比老師還清楚
回覆刪除難怪老師說你的故事比他的還受歡迎
你的?他的?不就是同一個嗎?
哈哈,老師會把重點整理給我啦,
回覆刪除我再把故事加工成台味重一點,
大家比較好下飯。呵呵
你真是我blog忠實訪客呀!感動!
我業會看二位的大作說.....
回覆刪除梅同學, 會何這裡有圖片,而FB沒有?老師在抱怨捏...
等等啦!
回覆刪除我上班不能用FB, 待我今晚回家後補圖。
正巧剛剛有同學建議放孔子,我覺得不錯就先更新了。
大家眼睛也太尖。
不要告訴老師喔,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