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法國耶誕節2011



2011年12月24日是我在法國的第一個耶誕節。(這句話好像有點累贅,耶誕節當然是24號啦。)

早在過節前幾天,趁貓王休年假,我們就往巴黎西邊郊區,Saint Germain En Laye 貓王父母家前進。

我們去了郊區的Auchun和家樂福大賣場。
首先,我被滿坑滿谷的巧克力驚嚇到。金莎還有一個專屬的臨時攤販,上頭堆著金莎塔。
接著到生鮮區,成堆的鮮蝦和干貝,好像不用錢一樣,大家拼命拿。在台灣干貝可是很貴的,比較常吃到的是乾的干貝。
然後生蠔已經裝好在盒子裡供客人拿取。
整個賣場還分成各種食區,鵝肝醬在左邊,要買鮭魚的請往右邊走。
哪天我覺得自己就是個劉姥姥,每件事都可以驚嚇到我。

貓家的過節方式,不足以代表全部法國人。但我就僅以自己的經驗做個記錄。

在法國,如果你有乖乖地工作,薪水不要太差的話,佐以社會福利,累積到中年老年,生活好像都不會太差。算算30結婚,35歲因為小孩搬到郊區開始有大一點的房子,三歲前的小孩政府都會給錢幫你養。念書16歲前不用錢。若你好好工作到退休,退休金是按你的薪水比例給發的。這樣看來,勤奮乖巧一點的話,生活其實蠻有保障的,老了也蠻有尊嚴不必跟小孩拿錢。

貓家就是這種情形。爸媽都有乖乖工作,這把年紀也都是主管級的,再過3-5年就可以退休了。外公外婆更是已經過著悠閒又不缺錢的退休生活多年。

而在此我真要好好佩服一下法國女人(或該說這兩位法國女人)。

貓媽這位職業婦女,工作辛苦,遇到大客戶時還得清晨5點起床好開車兩小時去見客。不時又要去突尼西亞出差一周,據說突尼西亞分公司全部的人都是她聘的。居然,還可以把家持得這麼好。乾乾淨淨,有條不紊,連T-shirt 毛巾都要用熨斗燙,煮飯又好吃。 反正我覺得很厲害!

外婆也是,超重視這個和家人團聚的節日。晚餐吃的海鮮paté是她親手做到,再從諾曼第開車兩小時帶過來。起司盤,她細心地一一寫上起司的名稱,連裝起司的木頭年輪盤也自己帶來,還用葉子裝飾,我真服了她。

雖然我還是愛吃中菜火鍋,但法國人擺盤和重視賣相,如此用心地鋪陳與生活,即使是為了上菜哪三秒瞬間的完美也甘願,(因為馬上就被我們爭先恐後拿去吃了),讓我心有所感。

什麼叫浪漫? 喝香檳跳華爾滋嗎? 願意為了稍縱即逝的片刻美感和以及這美感帶給人們的喜悅做出努力,我覺得這很浪漫。願意付出在無形-而難以量化的事物上,為質感做出努力,這種理想,不浪漫那是什麼? (難道是偏執? 強迫症? 哈哈)

法國女人我佩服你。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Vairagya 之 衣服洗乾淨了沒?

2011 May Sivananda TTC, Utta Kashi, India 晒衣場

Abhyasa 的意思是不斷重複相同的練習,行為。

體位法的練習,我們必須嘗試不斷重複地練習體式直到上手,漸臻完美。這是所謂的Abhyasa。梵唱重覆唱頌著同篇mantra,這也是Abhyasa。
然而在Ashtanga 瑜珈哲學中,卻同時提到Abhyasa和Vairagya兩個字。

讓我解釋一下。

前面說過了,Abhyasa 的意思是不斷重覆相同的練習,行為。
Vairagya的意思則和Abhyasa有所衝突。今天我們要來討論Vairagya這個字。

經典中,Vairagya常被翻譯成「抽離」(detachment, non-attachment)。
弔詭的來了。究竟要如何能重複相同的練習,行為,卻同時能「抽離」,不依戀上這行為呢?
你可能會爭辯,在反覆不懈地練習之後,稍稍陷入依戀又何罪之有?
或是,如果我不先依戀上這項行為,我怎麼能把它做好呢?

事實上,Vairagya這字,英文沒有正好的翻譯,而「抽離」(detachment)是最接近其意的詞,所以翻譯大多採用此字。

用英文來解釋,detachment(抽離)這個字,是attachment (依戀) 變出來的反意字。
你看看,就連「抽離」,都還是從「依戀」衍生出來的。

其實世間萬物,彼此相反的事物情感,都某種程度的交互關係,交往匪淺。甚至大膽一點,我們可以說相反的事物情感,到頭來其實是一樣的;他們雖貌似不同,但其實只是各自占據左右兩個極端。
舉例來說,當你深愛著某人,你將時刻都思忖著他。而當你怨憎某人,常也是一直氣著想他。愛與恨,其實是一樣的,至少他們對你的作用是一樣的。

梵文中,Vairagya這字,並不是「抽離」(detachment)的意思,而是「依戀」(attachment)反意。Vairagya 的真意是指 捨棄依戀重獲的自由。所以其意不僅是依戀的相反,而更是跨越依戀的本身。

Vairagya 的意思是 嘗試經歷後,還能從中出走的自由。

奧修說,
只有缺乏覺知的人,才會依戀於事物;依戀是盲目的,而Vairagya 是要你保持覺知。

好比說養狗,他們以效忠聞名。不管主人是善或惡,他們沒有覺知地效忠,依屬 著主人(attachment)。這個例子說明了依戀是盲目而缺乏覺知的。

為什麼Ashtanga 的哲學先說 abhyasa,接著馬上提到vairagya呢?

為了更清楚的表達,我首先須解釋一下,在瑜珈哲學中,人的心智是如何運作的。

人的心智,一直在抓取,依附於事物。
人的心智,需要有個東西可以抓著。

問學生為何練習瑜珈,他可能說,
因為我生活中有一堆煩惱事。
因為我工作壓力大需要瑜珈來放鬆。
因為我身體不好需要瑜珈強健體魄。
因為我想要有漂亮的身材。
等等等。

我們的心智須要抓著這些對象,這些題材,這些事物,好維持其運作以從事各項活動。

瑜珈,是希望藉著練習,鬆綁我們的執著。

漸漸的,我們放掉了走進瑜珈教室想要忘掉的東西,也漸漸的,開始抓取著瑜珈不放。

我們帶著自身的問題,寄情瑜珈練習,希望能放掉煩惱。初衷的煩惱拋下了,新抓在手上把玩的是瑜珈。瑜珈變成最新頭條。

剛接觸瑜珈的學生問老師如何解決生活上遇到的種種困境,練習過一段時間的學生開始問怎麼做頭倒立? 怎麼做鴿式? 怎麼做全猴王式?

這樣看來,學生的心智,本質上並無改變,僅是心智抓取的物品變了。

一開始帶著生活上困難來練習瑜珈。
舊的困難忘卻了,隨之而來的是瑜珈帶來的新煩惱。

瑜珈練習幫助我們更靠近自己的身體,是件好事。但事實上,瑜珈並沒有幫助練習者坦然面對問題,只不過是把不同的問題煩惱放在輪盤上轉,改變的是煩惱的主題,解決的不是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提到努力不斷重複練習的Abhyasa,就一定也要解釋 Vairagya。

體位法的練習,固然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卻同時也要帶著覺知,勿將瑜珈練習和體位法當作物體來抓取和依戀。

瑜珈,是幫助我們放下,不依戀。

而真正的自由,藏身在不依戀瑜珈本身。


讓我們一起唱頌Heaty Sutra (心經)。

gate gate pāragate
pārasaṃgate
bodhi svāhā

गते गते पारगते
पारसंगते
बोधि स्वाहा

希望這梵唱能幫助我們對Abhyasa 和Vairagya 有更清楚的了解。

這首心經的意思是

gone gone, gone beyond, (去吧,去吧,朝更遠處去吧)
gone beyond the beyond, (朝更遠更深處去)
O what an awakening, all hail!" (覺醒,我們向你致敬)

如佛陀冥想,冥想中朝更遠更深處去,當還跨越過冥想本身,即是覺醒所在。

最後用奧修故事結尾。
我有一件髒衣服
衣服太髒不能穿
得趕緊洗洗

倒了洗衣粉洗髒汙
衣服不髒了
但我還是不能穿

髒汙不再
洗衣粉卻沾上了
得趕緊洗洗

得趕緊再洗洗
才好把衣服穿上
我們的心智好比這件衣服。

乾淨的衣服是覺醒的狀態,
髒汙是我們心中的種種煩憂與壓力,
而瑜珈,是洗衣粉。

光努力不斷地練習(Abhyasa),卻缺乏覺知,無法放下獲得最終的自由,就像是一件無髒汙的衣服,偏偏又沾上了洗衣粉。

與各位瑜友共勉之。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原來我媽很巴黎


在巴黎,你會發現女人為了美麗是比較不爭氣的。

不像台北的女生,總有辦法把自己塞進好看但極度不舒服鞋子,以及緊到你懷疑她跟人家約吃晚餐是真還假的上衣。

畢竟在巴黎坐地鐵或什麼的,要走的路爬的樓梯很多。地面也常常是大石板鋪的路,或是有尿有屎什麼的,秋天到了更是滿地落葉,一旦下雨就會滑死你不償命,冬天下雪那就更慘了。

不過巴黎的女生很女生,穿裙子&洋裝的比例比較高 (且穿裙子都還能騎腳踏車,非常厲害),但大多不是迷你短裙,夏天看到就是蓬蓬及膝的A字裙或輕薄洋裝,秋天就是花花洋裝+靴子+皮夾克,或是長褲靴子+夾克或大衣。
可愛的是,這副裝扮,你會在小女孩,年輕女生,中年阿姨的身上都看得到。尤其是小女生穿牛仔褲馬靴+滾毛邊的麂皮外套,真是可愛到 翻~天~喲。

上半身也大多是較寬鬆的,不像我們很美式愛穿合身T-shirt還要注意肚子不能凸出來。
樣式要不就是單色要不就是很花花花,著實用花花風盡情享受是女孩的既定事實。
質料大多是舒服的棉麻不然就是半透明的薄紗。

舒服擺第一,再從中顯露女性的美麗。

在我偷偷學了幾次之後(不外乎就是捨棄我超級緊美國XS號上衣,改穿寬鬆的上衣加很緊的褲子),靠,肚子不用憋氣了真是好舒服喔。但一點也不會覺得自己穿得太邋遢或是太休閒,就是融入。
(基本上丟掉美國T-shirt就融入6成了。)

還有,曾經我以為擦大紅色的口紅是西方人的特權,因為東方人五官較不立體啦,牙齒膚色不夠白啦,等等等等。

在巴黎看到好多女生擦著大紅口紅,給人的印象不是濃妝豔抹,而是女性味十足。於是我也跑去買了條大大紅口紅來試。

只能說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呀

誰說東方女生不能擦大紅?
從跟我微笑的鄰居先生,到街上對我行注目禮的先生,我就知道我是台灣的驕傲了我。
好看地咧,覺得自己好女生,心情也跟著很雀躍。

大紅口紅,大紅指甲油,擦在巴黎既不俗艷也不會不適宜場合。整個非常搭配。

看著鏡中的血盆大紅口紅,突然想到我媽。

想說她一直都只擦超級大紅口紅的,原來我媽很巴黎,只是一直偷偷忍著沒說而已。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你」或「您」/ "tu" ou "vous"

我的第四堂法語課,我們做了如何區別"tu" 與 "vous"的練習,也就是中文的「你」或「您」。
老師解釋了意思和句型後,
說"tu"你是用在比你年輕的人,朋友,和同事之間
"vous"您是用在你不認識的人,比你年長的人,和地位比你高的人。
我們開始交叉問答來練習。

問:
En France, on dit "tu" ou "vous" au formateur. (在法國,我們用「你」或「您」稱呼老師?)

答:
En France, on dit "vous" au formateur. (在法國,我們用「您」稱呼老師。)

法語對於「你」或「您」的區別用法很清楚。
而班上除了我以外,全都是日本學生,想當然爾也就是說日本人對「你」或「您」的區別用法也相當明朗。
為什麼對我而言卻需要思考許久才能決定我的回答呢?

在法國,
老師 -您
老闆 -您
麵包師傅-您
服務生 - 您
鄰居 -您
好朋友 - 你

在台灣(我的經驗),
老師 - 你 (除非是博士論文口試我可能會改口。)
老闆 - 你 (我連跟總經理出差都說「你」的呀。)
麵包師傅 -你 (誰會遇到麵包師傅呀,只有收銀員而已。)
服務生 - 你 (再說也沒有機會講到"你"這個字呀,就說 [我要一杯大拿鐵熱的] 就好了呀。)
鄰居 - 你 (這題把我逼急了,我說在台灣,我都不跟鄰居講話的。) 全班大笑。
好朋友 - 你 或是連名帶姓地喊,不熟的就會裝親切只叫名字不帶姓。我真的不是在找碴。

連續這一串問答下來,老師頻頻對我的答案感到驚訝,
在法國日本連續得分後,相形之下台灣像是未開化的蠻夷之邦,這麼沒有禮貌,對人都直指你你你的。

為什麼我們用「你」卻沒有冒犯人或是被冒犯的感覺呢?
幾經思考,除了習慣以外,台灣還真的是一個在敬語規範中,相當自由的國家。

雖然口中說著「你」,但我們卻在語調中,或其他詞彙表現客氣有理的態度。
雖然喊服務生「你」,但我們的禮貌是在「請給我」「麻煩你」「可不可以」以及常掛嘴的「謝謝」「不好意思」中展現。

所以這只是文化差異而已,我們還是很有禮貌的,畢竟我們都是儒家思想漢文化的子孫,孔子也確定不是韓國人。

好吧,本期學習法語的動力就是,把以上的想法講成法語,告訴大家台灣人是有禮貌的。

土風舞 V.S 舌吻







這是在夏佑宮Palais de Chaillot拍攝的。

初來乍到巴黎,想在著名景點前拍拍瑜珈體位法,想說挺有意思的。

有朋友問我 在巴黎鐵塔下做瑜珈的感覺如何?

A: 其實我離鐵塔很遠
B: 離鐵塔近的地方每0.5米兩個觀光客,怎麼做?
C: 再說拍攝這張照片時的實境如下圖:




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你今天爸懂了沒?



在法國,走路撞到人要說「爸懂」(pardon),回答時說「喔,爸懂」即可。

你爸爸今天懂了沒?

英文很強的你小心了。英文的nationality,法語會變成nationalité,很高興終於有個字看懂了就會急忙念成英美式的nationality,但實際卻是「拿絲休拿了鐵」。窘。是要喝拿鐵嗎?

學數字時更是要我命,
70叫做是「六十,十」。夭壽喔。
80就做是「四個二十」。勉強可接受。
接下來更精采了,
90叫做是「四個二十,十」。什麼? 什麼鬼?

我只能說,我真的很佩服那些精通第二外語的人。雖然人人說懂英語再來學法語會學快,但在這幾天的課程中,我不禁懷疑自己是否被英語荼毒太深。
就像跳慣芭蕾突然轉跳爵士,就是一股不對勁,身體既放不開又不自覺的習慣延伸。
跳慣芭蕾突然去做瑜珈,雙腳就是很想崩腳而不是勾腳。
你說對不對?

同時我也要佩服感念自己一番,究竟當初在台灣是怎麼學英文的? 好歹我在台灣土法煉鋼至今的成果是挺豐碩的,但是,當初學英文時有感覺這麼困難嗎? 我都忘記了。難道也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嗎? (再次佩服自己一下。親親。) 今天學了數字就快要把我逼瘋,尤其是20之後那一連串不規則的亂變化。我該說法語是規則太多所以困難? 還是規則多到一種已經沒有規則的境界,所以困難?

我去的語言補習班,是對岸同胞開的。打電話去諮詢可以直接說中文喔,真是妙。
教室以中國生,日本生居多。
櫃檯還請了一個會講日語的中國人來接洽日生。

語言真是有趣的東西。
比如說,
因為中文有「ㄜ」的音,所以我們念法語的「e」就相對簡單,幾乎同音 (小小差別在於發此音時法語噘嘴,中文則不)。
又因中文有「ㄩ」的音,所以我們念法語的「u」沒有問題,但日本學生真的真的真的真的是不會念這個音。另外講中文的人對「L」和「R」音就比較不行。每次發音練習都非常有趣。

今天上課全班在練習[ru] 的發音,就是注音的ㄌ+ㄖ,還要再配上ㄩ,既要喉音又要捲舌音,然後再配上母音念出來。(夭壽)。練習到全班口水在嘴裡轉,都快要吹起口哨了(哈哈哈哈哈)。

雖然頗困難,但我其實還是愛學語言的啦。反正我也不是很有壓力,(之後要檢定考,但那也是明年的事情)。一天一點點,上課+練習,為每天的生活注入一些目標和動力,其實是讓人開心的,總比睡到中午才起來,臉都睡腫了來得好。

巴黎終於開始有秋天的感覺(上周28度今天13度),在灑滿陽光的客廳,煮一杯咖啡寫寫blog然後複習一下功課。當個老學生也還真是不賴。

Bon jour Paris. 日安巴黎。
Bon jour français. 日安法語
日安,越南新娘。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抵法一個月半

親愛的家人朋友,

抵法一個月半,一切有越來越有家的感覺了。

在一個半月的貪食、亂食、貪飲、試飲中,隨著貓王三周暑假的結束,在他第一天回公司上班的今天,我也自立自強地勉勵自己要恢復有紀律的生活。(赫!)

連日來大家對我巴黎生活Facebook照之comment讓我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這一方的故事。

全世界的人對巴黎好像都有一種莫名的憧憬。巴黎畢竟是全歐洲(不知道是不是全世界)每年最多觀光客造訪的城市,其美酒精品時尚產業也讓全球趨之若鶩。說什麼法語是全世界最美麗的語言啦,男的帥女的美啦等等之巴拉巴拉諸如此類的。
另外, 世界上有哪一國的男人(還是總統)掛得住面子,如此深情地能承受老婆紅杏出牆跑到美國去和情夫住最後又回到他身邊的? 好像就只有這一位法國總統。

但是,咳咳

巴黎不只是一個靠浪漫,天天喝香檳玫瑰酒,逛逛Cartier拉法耶百貨,在路邊喝咖啡曬太陽就可以活下去的城市呀。
還是有很多殷實的老百姓,朝九晚五努力工作繳稅養退休的人,才能在這昂貴的城市生活的呀。
(不過,當然也是很多人沒工作啦。是社會福利太好嗎? 常常遇到大學碩士學歷27,28歲的年經人跟我說她沒工作六個月了,是怎樣?)

巴黎貴為時尚之都,當然路上也有不少男人女人(女人較多)打扮入時讓我多看三眼,但是胖的或穿得跟賽一樣得也是有呀,對不對?

雖然法國是農產品百分百自給的國家,藍龍蝦魚子醬鵝肝醬松露牛肉紅酒蘑菇等珍饈隨便抖個兩三項就能讓饕客意淫而久久不能自己,但是平常人每天還不是主要吃麵包沙拉起司三明治? 住台北也不會天天去吃鼎泰豐,住東京也不會天天去築地吃生魚片呀,你說是不是?

在法國可以喝到便宜又是好貨的酒,但是隨便吃串燒就要15歐呀(600台幣),我都可以在忠孝東加州巷子裡買4.8次魯味了。(一次要買125台幣才會飽。)
在法國可以找到種類多到讓你腿軟的起司,但是就不會有麻辣鍋這種人間極品呀! 痛! (龐畢度那邊我有看到火鍋店,但是貴&不知道口味如何)。
在法國社會福利好生小孩不用錢政府還給你錢,隨便失業一下就可以領補助金,但也是因為這樣天天在街上晃蕩無所事事的年輕人才會這麼多,或是有的人就一直生小孩想要領錢,路邊無所事事喝醉的、囈語的、尿臭的、發癲的比台灣多得多,走在路上有時都會被嚇到,所以這邊的社會問題才會相對於台灣嚴重呀,你說是不是?

移居到巴黎的我好像應該要更興奮一點,每天都要很雀躍,不然會有點對不起想來歐洲的台灣居民。
但我真心覺得自己是來這邊生活的,不是來觀光5天,其主要差別就是觀光時會想說回台灣買不到,所以會買較貴的馬賽手工皂,住這邊則是會買Geant(愛買)自製品牌的沐浴乳,買衛生紙也是要去G20,因為比Carrefour City便宜(家樂福超市,不是量販) 。哈哈。

走了一圈,好像發現不管人在哪裡也都碼差不多,都是有好有壞呀。
(唯獨天氣,歐洲的夏天確實比台灣舒服,但是一旦到了冬天我想我也是會很慘的呀。)

就是生活著,努力,渴望快樂又平靜的生活著。
生活生活,會快樂也會寂寞; 生活生活,明天我們好好地過。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巴黎流水席

從印度回來了。
放下大背包,換上滾輪行李箱,然後又要走了。

從法租界到法國
第一次離開台灣到異地居住是07年秋的上海。
這次是'11年夏的巴黎。
--------------------------------------------------------------------
2011
變遷的時代
動盪的五月
從 十里洋場法租界 到 公雞高盧法蘭西

工作 辭。
房子 退。
細軟 運。
盤纏 緊。
書本 重。

包包款好,我閃了。
心靈 慢舞,身體 起飛。

第一站:印度兩個月。看印度到底是否如Discovery頻道說的這般 incredible. (神奇)
第二站:法國巴黎。海明威的巴黎,真愛旅程中愛波April一直要去的巴黎,埋葬王爾德、Jim Morrison的巴黎。住著我可愛的人兒的巴黎。

台北桃園 - 香港(轉) - 新德里 - Hridwar - Utta Kashi Sivananda TTC - Haridwar - Rishikesh - Dharamshala (McLeodganj, Baghsu) -新德里 - 吉隆坡(轉) - 台北桃園 / 台北桃園 - 巴黎戴高樂

Kathleen說:印度很簡單,不用擔心。說印度很難的人,都是以前沒有旅行過的。我要去的地方,一堆觀光客,大家都說英語,連Lonely Planet都不用買,去當地跟別人借來看就好了,(笑)。只要期望這幾個城市是 yoga tourism to the maximum level,只管去就對了。

Wei Chi說:
Pre-planning is good, but not needed for India, just enjoy, just go, and India will guide your experience and give you exactly what you need.
So give yourself that freedom also to explore, and you will meet great friends, great teachers and become a great Yogini.

有人說:都要30歲了還這樣愛玩,工作這樣穩定為何不好好做?
但這真的就不是在玩。
5點起床打坐,10點熄燈,ashram (修道場)沒有網路,還被建議自行攜帶衛生紙,衣服要拿水桶&肥皂自己洗,哪一點符合他/她的好玩?

而這股全權主宰自身命運的獨立感,帶給我莫名的快樂與滿足。
因為「做得不快樂」比「有著穩定工作」更需要被解決。
人生、愛情,都有風險,也都要冒險,才是真的活過、愛過。在家喝水夠安全了吧? 還不是偶爾也會嗆到?只計算「風險管理」&「收益率」的生活模式,不該是人生的全貌。

印度+旅行這事我也想做也有一年半了。
想半天,就去做。不要一直唉唉叫。
就要大刀闊斧。
就要果斷、行動、忘掉天秤座的優柔寡斷。

而真的沒有計畫到,反而是印度旅行兩個月後的日子。

有誰人想得到(想到的舉手),大學法語選修課零分的我(期末考根本沒去因為都不會,哈哈哈),七月要跑去法國開啟兩人生活。

浪漫的巴黎、花都的巴黎、愛人住的巴黎,有法語起司紅酒
也有巴黎街頭聞名遐邇的狗屎,夏天地鐵招牌的狐臭,及街角的尿騷味。

自由平等博愛 重人權的法國
同性「結婚」(公民結盟 PACS)政府還給三天假的法國。(近年90%申請者是異性伴侶)

行政效率出名差勁,點菜等半天的法國。

可以買便宜泰奧菲的法國,
物價高到我勢必得學煮飯的法國。

這完全是預期之外。
而生命真是有趣。

你必須冒險。當不預期的事情發生時,你才能全然瞭解什麼是生命的奇蹟。

You have to take your chances. So, when the unexpected happens, you can then come to a complete realization of what miracle of life is.

海明威在他的巴黎回憶錄曾說過,

「如果你夠幸運, 在年輕時待過巴黎, 那麼巴黎將永遠跟隨著你, 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 ──1950 海明威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 man, then wherever you g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it stays with you, for all of Paris is a moveable feast.” ~ Ernest Hemingway (1950)

以上為老梗,但我還是想大喊:

印度, 謝謝你讓我平安回台灣。雖然這兩個月是在極度便秘&烙賽中度過。

巴黎流水席,我來了

P.S. 貓王開出要我從台灣帶去的物品計有: 鳳梨酥,面速力達母,老虎油,花生酥,芥末花生,烏龍茶,洗衣網..... 這位先生也太融入台灣生活了吧。 :)

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筷子

那時我人還在印度Manali,在網咖和貓王視訊。

兩個月前從台北海運法國的兩大箱已經到了。

我大致詢問一下: 茶葉有沒有濕掉呀? 衣服有沒有黃掉呀?
貓王就一邊從箱子裡拿東西給我看。

他抽出我寄的筷子,煮菜長型的那種,當鼓棒敲打。
接著做出模仿吃飯的動作,

一邊很天真的問我說: 【Honey, 這麼長怎麼吃飯呀?】

我笑了。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Letter of Resignation

“Many people go travel and they can’t see anything. They go from one hotel to another, thinking they’ve traveled the world. This book came at the right time. There is only one reason we travel, that is to change your life. “

(Above it's a book recommendation written by the writer of “Poor Dad, Rich Dad”, Robert T. Kiyosaki. He recommends the book "Change Your Life Through Travel: Inspiring Tales And Tips for Richer, Fuller, More Adventurous Living" by Jillian Robinson)

------------------------------------------------------------------------

Tripping to The Netherland and we stayed in a fancy, historical and classic hotel, that is just beside the American Embassy. (Usually Embassies locate in high-end and safe area of the city, The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in Jianguo-Xinyi intersection is a bad example.) The guy, Mr. J, who took us on this business trip has stayed in the same hotel for at least three times. The typical arrangement is that once we get out of the airport, there’s a van taking us to the hotel. Once we finish breakfast in the next morning, there’s a van taking us around to meetings. As a result, J has always been convinced that he’s in Amsterdam. It's true that we did go to a meeting in Amsterdam the next day; but the hotel itself locates in The Hague.

The true story is, we arrived in the evening past dinner time. That night I went out for a small adventure on my own. I wandered around, found a spot, sat myself down, ordered some drinks, and began to chit chat with the waiter. Somehow in my speech I mentioned “You Amsterdam…” and he looked at me surprisingly, as if I've said the forbidden word of Voldermort, and said, “Honey, you’re not in Amsterdam, you’re in Dan Hague!”

This is how I got to know this bloody evident fact.

I must have looked like an idiot.

(I wonder if J finally knew?)

J is a frequent flyer and flies only Business so he has accumulated many mileage points. Schengen visa was glued on his passport one page after another. (it was not yet the Schengen visa free era.)

How ironic it is not knowing where you are?

And this is traveling?

After I sent my resignation letter, CEO called me to his office. I told him I do not yet have a fixed plan for the next stage. I plan to travel first. (In fact I do have plans but it’s not wise to share with people like them who gossip so often as they consume breakfast.)

Tourists don't know where they have been;
Travelers don't know where they're going.

CEO, a very bald man in his sixties with big round head looking at me, the young woman, and said “Travel, I love to travel, too. Besides New Zealand, Australia, and, oh yeah, Africa, I’ve been to all over the world.” And he gave me one of those smiles; sincere, and showing empathy. I hate that.

Then he raised one eyebrow and continued,
“Will there be a local friend showing you around?”
“If you go alone, you can’t see much la. When my friends visit Taiwan, it takes someone like me who is local so I can take them to places.”
“Do you plan to study and get a diploma?”
“You're going alone!?”
If two people cannot communicate, even one word seems redundant.

In their dictionary, there’s no such a concept called “Withdrawal”.

How scary it is to do someth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t having a plan for next year?”
How is it possible to go abroad besides for the purpose of taking unpaid leave to study and get diploma, or going to Tokyo for 5 days?

Those people who I do not get, even go to Chinese restaurant for Peking duck when we were in New York and London briefly. Unbelievable!

Traveling is not a competition. It’s not about collecting more photos and put into your album.
It’s not shopping and eating, and more shopping and eating.
It’s not moving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to try to get a hold of something.

I can very well picture the so-called “traveling” by his definition, except that I think “sight-seeing” or “touring” is more of the word he was looking for.

Sitting in the van that drove into Frankfurt, he couldn’t help but make statement like “You know, the German they’re …..”

Everywhere he goes he is obliged to buy souvenir for his son. So he has a leaning tower of Pisa in his hand, but he doesn’t even read the background story of the tower in the brochure. It just looks pretty putting in the living room as a display and all guests who come to his house will surely not miss the sight of it.

Sometimes I, too, wonder, why do I refuse to settle? Why can I not like the stable life my state-owned company provides?

Then I realize that, this is like “relationship”, you cannot force.

And we need to be honest; especially be honest with yourself, with your heart.

I know this is not what I want, so I need to make changes.

You people, working on the same job from graduation to retirement. And you’re happy. And that’s good and I’m happy that you’re happy. But for me, life is not one straight line connecting “START” to “Shut Down”. I am not happy. So let me go do things that make me happy.

I’m sorry for my absent-mind in the last 6 months.
I’m sorry that for the last week at work, I’m feeling super good and cannot even pretend to show the expected reluctance for eve a bit.

But I do appreciate what the company has offered and I am grateful for it.

I am grateful that it gave me a chance to see the world from the eyes of a banker; loan is asset, deposit is liability.
I am grateful that I learnt a better concept about money.
This position broadened my horizons; I’ve seen more and been to more places. Plus I can now easily translate “million” and “billion” into Chinese. :)

Well, after I leave the job.

No one will open the door in lady's room without knocking when I am peeing.
When taking elevator at lunch break, no more middle-aged men and women will be picking their teeth with a pick or tongue. (gross)

Mmmm, it’s pretty good just to think about those. :)

No more badges like this.

2011年5月7日 星期六

倒數四天


最後倒數四天,陸續跟朋友碰面說再見。
大家怎麼一副我要上戰場可能永遠見不到似的呢?
七月我會回來三天咩,搞不好明年二月還回來過農曆年呢。結果反而比住在台北時更常回屏東,好好笑。

隨著衣櫃漸空、房間地板漸髒,行李大致打包完畢,卻發現心還沒打包。

連日的忙碌,辭職準備搬家整理行李回屏東等等,每天就是趕趕趕,心很急。怎麼好久沒靜下來跟自己講講話了?

今晚的一場冥想練習,Steeve老師提醒了我們。

是呀,心是有兩個層面的。
面對一堵白牆靜坐,思緒來了又去、去了又來。
情緒也是。他們像海面上的波浪,波波起伏。
那畢竟不是真實的自己,只是我們總被這些想法綁架,被情緒挾持。
因為一件順心的事情而雀躍,一個負面的情緒而生氣。
這些受制於外在因素的波動,非你我能夠控制。
他們無法,但你卻常常任由他們來定義[你是誰]。
一陣大風吹來,又是掀起一陣浪。
(除非你要衝浪啦)
真實的自我在下層。平靜穩定的感受,內在真實的自己,還需要往下一層去找。

不簡單。

與神對話前,讓我先跟自己啃瓜子聊天一下吧。

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辭職信

「太多人去旅行,什麼都看不見;只是從一家飯店住進另一家飯店,卻自以為已周遊世界。這本書寫得正是時候。旅行只有一個理由:改變你的生活。」──羅勃特.清崎,《富爸爸窮爸爸》作者
我的小小探險: http://stn.eslite.com/Article.aspx?id=1164
---------------------------------------------------------------

出差到荷蘭,入住一間十一分高檔,有百年歷史的古典飯店,
飯店就在美國大使館旁邊。
(一般在大使館區都是高檔又森嚴的,台北信義建國路的AIT為不良示範)
帶我們上路的人因出差而下榻此飯店已經有三次。
反正一出機場就有 van 載到飯店,一起床吃完早餐就有 van 載去開會。
以致於,他一直以為自己人在阿姆斯特丹。
其實那根本是海牙。

事實上是,我飛到的第一晚因為跑出去亂逛、喝東西,還跟服務生聊天說:「你們阿姆斯特丹呀~~」
服務生詫異看著我,「Honey, you're not in Amsterdam. You're in Dan Hague! 」

所以我知道了這驚人的事實。

我看來一定蠢斃了。


(不曉得他後來知道了沒呢?。)

---------------------------------------------------------------
因為常飛,又是商務艙,他里程累積得很多。護照出入境章蓋得滿滿,申根護照一張一張地貼(那時還沒免簽。)

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多諷刺。

這叫旅行?

辭職信遞出去後,被總經理叫到辦公室。
聽到我的原因是「暫時沒有下一步的計畫。要旅行先。」(有計畫也不敢告訴你們。你們太八卦。)

Tourists don't know where they have been;
Travelers don't know where they're going.

年屆60的總經理興味盎然地看著我這小妮子,開口說:
「旅行,我也喜歡旅行。全世界除了紐澳跟非洲以外,我大概都去過了。」(微笑)

又挑著眉說:
「當地有朋友帶你嗎?」「自己看看不到什麼東西啦。像我朋友來台灣,也是要我們這種當地的帶,他才會看到很多東西呀。」
「那是要去讀書拿學位嗎?」
「一個人去喔?」
話不投機,半句真的都嫌多。

他們人生的字典,恐怕沒有「抽離」的概念。
在"不知道明年的行程"之情形下去做某件事情,是多麼的恐怖?。
出國除了 1. 辦留職停薪拿學位,2. 去東京玩5天,怎麼可能還有別的選擇?!
連短暫停留紐約&倫敦也要去中餐廳吃北京烤鴨。(我知道我說過,但真的太經典!)

旅行不是在比賽,不是在收集照片進相簿。
不是買東西吃東西買東西吃東西。
不是一個點移動到下一個點,為了抓取累積更多的什麼。

我可以想像他自以為的「旅行」; 只是我想「觀光」或是「旅遊」這兩個詞比較適合給他用。

坐在緩緩駛入法蘭克福市中心的箱型車,硬要發表「這個德國人呀就是怎樣怎樣」的刻板概念。
每到一處就記得要買個紀念品給家裡的兒子。買了個比薩斜塔模型,殼子上說明的背景故事都不讀。反正擺在家裡客廳好漂亮,客人來都會看到。

有時也不明白為什麼我就是不安於室,為什麼不能好好喜歡公務員的穩定?
這跟愛情一樣,是勉強不來的。
做人要誠實,尤其是對自己誠實,對自己的心誠實。
所以我吼著說,這不是我追求的。

你們這樣開開心心、沾沾自喜。我其實也替你高興。
但這本身並不讓我高興,所以也讓我去尋找讓自己開心又自喜的東西吧。

很抱歉最後半年來上班的心不在焉。
也很抱歉最後一週工作時我的心情超爽,擠不出人之常情的不捨。

但感激之情是有的。
謝謝讓我有機會從銀行的角度看世界; 借款是資產,存款是負債。
謝謝學到了以前沒有的金錢觀,開拓了眼界,見了世面,也可以很快速的在腦中轉換million & billion成中文的10進位單位。

嗯,
這次離開,
以後尿尿就不再有人不敲門就開門了。
中午搭電梯不會有人在狹小空間逼著你聽他剔牙了。

想到這些還是很不錯的。(喜)

No more badges like these.

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瑜珈練習之 Hari Krishna

'110420 945pm, Yin & Pranayama, Prathap Sankaralingam


常上我的課的同學會發現我很少講「順位」。
事實上現在我所教的,就是我從我老師那邊學來的一種傳承。

在瑜珈中,體位法只是一小部分
在體位法中,順位只是一小部分。

Stira Sukha asana
凡穩定、自在的,即為體位法。

老生常談,我知道。
但在體位法中,找到穩定自在的自己,非常重要。
身體順位完美,一切動作都到位,但身體卻感覺不舒服,這並不是好的示範。
一位老父親和女兒牽著驢子趕路到隔壁村莊。驢子一邊行進一邊駝著父女的行囊。
路上遇到一人,說「爸爸都這麼老了,還讓爸爸走這麼遠。現在年輕人怎麼了?」
於是爸爸乘在驢子上,換女兒背著行李。
又遇到一人,說「爸爸一個男人家居然讓女兒背這麼重的東西。」
於是女兒也跳上了驢子。
又遇到一人,說「你們騎驢也夠久了,不要再虐待動物了。不如你們父女下來背驢子走吧,讓它輕鬆輕鬆。」
順位,常因各瑜珈學派而有所不同。
而此歧異不一的理論,足以混淆我們的視聽。
盡信書不如無書。
接收理論的同時,不要忘記用身體去感受。
你永遠是自己最好的老師。

B.K.S. Iyengar講過:Listen to the body more than the teacher.

當今世代有很多瑜珈學派,一套拜日式就有很多不同的做法。
學生常常在諸多順位解剖理論中,困擾然後卡住。
所以就一直在體位法中轉圈圈,好久都進不到瑜珈練習的下一階段。

我記得從前我跟著我的老師練習時,有一個別的老師的學生來到我們班上。
我老師總是愛用貓式呼吸開課。
第一個動作我們就發現,他的貓怎麼跟我們不一樣?
我們就跟老師說:「他做不對了啦。」「那樣做很奇怪耶!」

老師回答,要我們少管閒事。
後來老師解釋說,每個人的身體都不一樣,沒有必要要求每個人做到一模一樣的順位、高度、角度。我們是人,不是機器(感謝主),所以身體才會這麼好玩,不是嗎?

我想,這世界上可分為兩種瑜珈老師。
一種類似園藝型的。好比像仁愛敦化圓環那邊,修枝剪葉地非常精準、完美。
另一種是森林。在供給陽光空氣水的條件下,讓樹木有空間選擇生長的高度與寬度。

我想,我本人是屬於森林型。哈哈

今天來唱頌有關krishna的梵唱。

Krishna govinda govinda gopala
Krishna Murali Manohari nandalala.

解釋如下:
Krishna:
Krish - 黑暗、黑色
Krishna - 黑色的人

Govinda:
Go - 牛
vinda - 牧群,牛群

Gopala - 愛牛之人

Murali - 笛子

Manohari:
Mano - 心
Hari- 小偷、偷竊之人

Nandalala
Nanda - 七吋笛
優秀的吹笛手

整段大意是:

黑色的人兒,
愛牛之人
牛群兒
用你的笛子和優美的樂聲
你悄悄偷走每個人都心(讓人放下心智,專注在當下之意)

與各位瑜友分享之。

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

瑜珈練習之 臣服 & 四神湯

'110414 945pm, Yin & Pranayama, Prathap Sankaralingam
今天來講講「神」跟「臣服」,再來梵唱一首關於4個神的歌。

曾經有個學生,非常實事求是,凡事都講證據。
學生問:「這個世界上有神嗎?」
老師:「有呀。」

學生:「在哪裡?我看不到。」

老師反問:「世界上有美國這國家嗎?」
學生:「有呀。你看,地圖上有標」

老師又問:「那有台灣嗎?」
學師:「丹藍啦。在這邊,雖然很小。」

老師再問:「那有台北嗎?台北有象山嗎?」
學生:「吼,你很逗耶,老師。丹藍有呀。我們不就正在象山野餐咩?你嘛幫幫忙。」

「神」存在與否,也是一樣。
這是觀乎個人「心態」的。

你若已經坐落在象山,又怎需去地圖上找出它的經緯來證明其存在?
你若處在一個有神的「心境」、「領域」中,對你而言,不需要證據這世界也是充滿神性的。

「神」是否存在,不是探索的重點。


而是讓祂成為一個媒介;相信在我們之上,仍有著至高的力量看顧著、安排著我們的際遇。
藉著相信此這至高的力量,我們學習「臣服」、放下「自我」,以及學習「謙遜」。


今天要梵唱一首跟4個神有關的mantra.


Matru, Pitru, Acharya, Devo....


這四個字分別是:「母親」「父親」「老師」「神」的意思。
印度人認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神,而世界上影響著我們的神,應該是按照此順序。


1. 先有母親、大地之母孕育著我們。
- 母親懷胎10月分娩養育之外,能給孩子最珍貴的一項訊息就是,唯有母親才能確定孩子的父親是誰。
2. 再有父親
- 父親會帶孩子去拜師學習
3. 老師
- 教導孩子知識,讓孩子最終能夠找到神
4. 第四階段才是我們一般講的「神」
- 最終神教導你「找自己」


人的「自我」是好辯的。
臣服的人則不再辯論,因為放下「自我」之時,「辯論」也一起放掉了。
一些知識不發達的鄉民大多比都市人迷信。
但也因為他們是如此全心的臣服,如此全心的相信,有問題時就去拜拜。
跪倒觀音嬤前,放下的不只是「自我」,連「煩惱」也一起放在廟裡,忘記帶回家了。

Ramana曾說過,
不懂得臣服的人,縱使握有智慧之鑰的人,也無法開啟與神溝通的這扇門。

所有形式的祈禱、梵唱,都是在至高力量前,再次肯定自我的渺小放下「自我」。


這也是為什麼所有的瑜珈哲學總會談到一個主題,
सर्जन - sarjana、surrendering、臣服。

YOGA starts when ego stops.
放下自我的那刻,瑜珈才開始發生。

藉著梵唱,讓我們謙遜的臣服在這四神之下,


Amba Bhavani Jaya Jagadambe
Jai Ambe Jagadambe
Amba Bhavani jai ambe

Jai ma jai ma jai ma jai ma
Jai ma jai ma jai ma jai ma

Ambe Jagadambe
Jagadambe jai jai ma

Jai jai ma ma ma
Jai jai ma ma ma
Jai jai ma ma ma

與各位瑜友分享之。

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A Fine Romance


A fine Romance often comes when you finally live a contented single life.

A fine Romance is not dependence on the other person, nor killing time with each other.
A fine Romance should not be born out of boredom; got nothing better to do anyway.
Neither it's because you're feeling lonesome.

It is about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It is about being who you are and being understood at the same miraculous moment.
It is not only because you are needed, but willingly and joyfully, you give.
It is growing bigger when together. 1 plus 1 is bigger than 2.

It's about finding The Other Wing,
And two makes a couple.

好的愛情


好的愛情,常在你終於一人生活也打理得很好之時出現。

因為真正的愛情不是依賴,不是殺時間,
不是無聊,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也不完全是寂寞。

是自由、是獨立;
做自己同時也被了解,
樂意付出,而不僅因為被需求;
是力量更大,一加一大於二,

是另一隻翅膀,
兩隻終於成雙。

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準備日誌

我想,
這輩子深處最害怕失去的東西,叫自由。
而最不想承擔不想扯上關係的,叫束縛。

說「不」的自由。不對,還有說「是」的自由。

一個人獨立生活的自由。
想幹嘛就幹嘛的自由。
卻又偏偏因為我太在乎旁人的眼光、總是擔心這樣好嗎?合理嗎?會不會太多?會不會太少?早知道就那樣了,我怎麼這麼呆,等等這些絮叨的念頭,把我再次拖到地板上。氣球不再飽滿輕盈,而在低於膝蓋的高度,乾癟又漫無目的地蕩著。

就像現在,我又開始討厭自己的不夠瀟灑。

要嘛,你就是百分百徹底地放不開。
要嘛,你就是放開。
半開不開,不在乎卻又在乎,到頭來,跟那些極右派,過著無聊人生的乖乖牌,又有什麼分別?
劇場上,也許能塑造出一個富有神經質又極具挑戰性,甚至幫助演員一舉獲獎的角色吧。
但在現實生活中,誰也不想在自己火鍋裡吃到這種半開不開的貨色的蛤蜊。

很多這些該死的念頭偏偏開始找上門,一種叫「想太多」的症頭,以及一些不明所以的惡夢。
還以為自己很放得下呢。
還以為自己是勇敢,對生命充滿熱情的呢。

我是。
我一直是。
我依然是。

到頭來還不是一樣。還是會這樣,甚至更神經質的,從潛意識裡頭搖又尾擺,慢吞吞游出來反咬你一口,還連回過頭來檢視成果的瞥一下都懶,就又游走了。而你也不能做什麼,就只能在原地,眼睜睜盯著尾巴,看它擺呀擺著的。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瑜珈練習之 Asato Ma Sadgamaya

'110331 945pm, Yin & Pranayama, Prathap Sankaralingam

ऊँ असतोम सद्गमय,  OM Asato Ma Sadgamaya OM 帶領我從不真實走向真實
तमसोमा ज्योतिर्गमय । Tamaso Ma Jyotirgamaya 帶領我從黑暗走向光明
मृत्योर्मा अमृतंगमया, Mrutyo Ma Amritamgamaya 帶領我從生死輪迴走向不朽的永恆
ऊँ शान्ति शान्ति शान्तिः ।। OM Shanti Shanti Shanti OM Shanti Shanti Shanti


ma - 「我」,「從」的意思

gamya - 「帶領」的意思。(gamanam 是「行走」的意思)

asat - 「不真實」的意思 (sat - 「真實」的意思)

tamasa - 「黑暗 」「混沌」的意思
jyoti - 「光明 」「開悟」的意思

mrtyu - 「死亡」,以及人不可避免的生、死、再重生的輪迴
amrita - 「不朽」,不生不死、永恆

特別要解釋 asat - 「不真實」的意思 (sat - 「真實」的意思,記得上次講過的satya嗎?)

印度哲學相信,修行的最高境界最終是要獲得純粹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三:真實 (至高階段)
第二:不真實
第一:錯誤

「不真實」的事物,不等於「錯誤」的事物
怎麼說呢?所謂的「不真實」的此第二階段,是由我們個人的「認知」「喜好」等偏見構成的。既非「錯誤」,也非「真實」。比如說,日出於東落於西。其實是不真實的。事實上太陽一直都沒有移動過是地球自己在轉,但我們地球人「認知」太陽東升西落。

說個關於梵唱的故事。

一日Ramana在班上帶領學生梵唱。
印度的學生對於歌詞的意義已經滾瓜爛熟,(就好比今天梵唱的歌詞是中文,叫你反覆不停唱的意思)
該生終於忍不住發問了。

「老師,您對梵唱歌詞內容的解釋無比精彩,詮釋得比任何書本都來得好。基於我們是您門下的弟子,我們對這些詞句也早就熟悉到不行。既然如此,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呢?」


Ramana 說道,
我們梵唱的目的,不是要去了解字詞的定義(meaning),而是字句背後的含義(sense)


了解字詞的定義很簡單,翻一下字典就好。只需佔用到你很小部分的腦就可以記住。
但是字句背後的含義,是要去感覺的。它是否觸動了你的心?有無在生活中驗證體會?或是,這句話讓你有沒有fu?


梵唱時,
字詞定義是次要的、周邊的。
字詞背後的含義,從頭腦的理解,滲透到我們的心,此次又牽引了你內心深處的那個部分?才是我們梵唱的用意。


與各位瑜友分享之。

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瑜珈練習之 Mantra Yoga

'110324 945pm, Yin & Pranayama, Prathap Sankaralingam

梵唱瑜珈(Mantra Yoga)提到,yoga sabhocita,意思是說,瑜珈是主觀的(非客觀的)。

瑜珈是主觀的、觀乎主體的。(Yoga is Subjective)
梵唱瑜珈練習,追求的是主體本身(subject)的修行。
藉著練習,我們一次次向至高的力量祈求的不是物質本身,而是更多的力量,覺知的提升、對身心更高層次的掌控,終究是內心的平靜、開悟藉著改變自己的心境、外在事物呈現於你眼前的排列組合、前因後果、是非利弊也跟著改變了。

跟瑜珈不一樣,科學是客觀的、觀乎客體的。(Science of Objective)
科學是以事實為根據,講求辯證與對照、誠實記錄物質結構、自然律理的一門學科。
因為科學能夠改變的,是人們生活周遭的「物體/物質」,以藉此改進人們生活的品質,而非「人」本身,
所以天氣熱,科學家於是發明了電風扇冷氣機,他幫你分析馬達運轉速耗電功率涼爽否安靜否,而不是告訴你你「心靜自然涼」。

希臘神話中的 King Midas非常喜愛黃金。在一次因緣際會下國王獲得應許一個願望的機會,他毫不猶豫選擇了煉金術。自此之後國王雖然點石成金,具備改變外在事物的能力,但他卻並不快樂。

釋迦牟尼在他放棄王子生活之後,他過的日子跟乞丐沒有兩樣。他雖然不再錦衣玉食,也沒有點石成金改善生活物質的力量,但改變的是自己主觀意識,是主體本身。

我們的生活四周充斥著物質/物體(objects)
平靜、祝福、愛、覺知、意識、超脫等,卻非為人能碰觸消費的物體,他們在你心中,等待主體的挖掘和滋養。

一方心境足以扭轉一丈宇宙。

最後,今天要帶領大家梵唱,共同為日本的事件祈福。
Lokah Samasta Sukhino Bhavantu. Om Shanti Shanti Shanti Om
願世間萬物喜樂 和平 自由

Lokah: 空間、宇宙、存在本身
Samasta:結合、連結、全部
Sukhino:Sukha是快樂、愉悅的意思。sukhin有更深層的快樂、愉悅之意,可以理解為永恆的祝福及喜樂。
Bhavantu:願,希望能發生
Shanti:和平、自由

與各位瑜友共勉之。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橡皮擦


你問我為何改變
事實上 也並非擬定了改革的方針與策略
只是亦步亦趨
只是明白了什麼
只是開始呈現真實赤裸的自己

原來我一直都是個柔軟有彈性的橡皮擦
但外面那圈紙皮包得太厚
厚到我以為自己就是這樣硬硬厚厚
直到紙皮拿掉後才知道 我終究是個橡皮
本來就軟軟有彈性
敏感 易擦傷

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關於「持戒」這件事:satya

'110317 945pm, Yin & Pranayama, Prathap Sankaralingam





今天來講點不一樣的,我想跟大家聊聊瑜珈經的 yama & niyama

中文把Patanjali的瑜珈經中的這兩個字,譯做「持戒」與「精進」。
說穿了,他們就是在闡述 do's and don'ts

yama,告訴我們什麼事不該做。
niyama,告訴我們什麼該做。

詳細關於Patanjali的八肢,請參考此處:
http://dailycupofyoga.files.wordpress.com/2011/03/patanjalis8limbs-alison-hinks-yogadork.jpg

關於「持戒」這件事,
  • 所謂的戒律 (discipline,如果僅來自你習得的知識、訊息,這是很表面的。這就像威權、某人、書本如是說,制訂了教條,而你跟尋遵守。 你還在戒律的框框。
  • 自律(self-discipline則不一樣﹔自律還需加入你自身的智慧、與覺醒。
「戒律」與「自律」表面上看起來並無分別,都是遵守戒條的行為。但是實際本質的出處與動機,卻是不同的。

今天我要來講的是第二個 yamasatya
satya 有真實,真理,準確之意。很多翻譯會說「不說謊」。
但真理很多時候,並不是非黑即白、能輕易從表象來判斷的。

三個壞人追著一個小孩。
你看到孩子往忠孝敦化8號出口跑去。
壞人問:看到哪囝仔沒?
若你知道孩子是無辜的,你是說還是不說?

satya的真實深意也包含,我們必須用自己的智慧來判斷、適情況而決定自己的發言。
若你違背事實的話語將有助於大局,能夠排惡助善,那麼你表面「說謊」的行為,與本質上更貼近「真理」的行動,孰為satya?

某日,弟子急急忙忙跑回道場,興奮嚷嚷要找師父,告訴他隔壁村莊師父的事情。

正當他喘著氣要開口時,師父制止了他,說:

1. 「你要告訴我的這件事,是真實的嗎?」

弟子搖搖頭。這事情是他聽來的,真實性不可考。

2. 「你要告訴我的這件事情,是有關這個人的好事嗎?」

弟子又搖頭。

3. 「你要告訴我的這件事情,對任何人有任何幫助或好處嗎?」

弟子再搖頭。

師父說:「那你還需要說嗎?」

最後,我想用自己的話來結語。

謹言慎行、人言可畏,這這兩句話不是說假的。阮玲玉不也是被人言給逼死的?(我扯遠了。)

不過,真的可以試試,在開口前先想想:這件事重要嗎?有意義嗎?講出來是一則對聽者有幫助的「資訊」還是閒聊的「話題」。

在這個過於紛擾、八卦噪音充斥的環境,我們也該試著時時期勉自己,「非禮物聽、非禮物視、非禮物言」。多一點「拒說」、少一點「據說」。拒絕無意義的發言少點嚼舌,少點刺探﹔多點真誠、多點好話

拒絕做文明的野蠻人。

與各位瑜友共勉之。

Bookmark and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