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中文英文和法文


周末搭30分鐘的RER去市郊,突然很有興致聽中文歌。

基於我中文歌的年代還停在5+年以前,一路從陳綺貞到楊乃文到張懸,就這麼再次地被張懸給纏上了。

可能是到法國後,很少使用中文,除了要跟貓王講有法國腔的英文外,還有一直在學法語,以至於習慣性地把語言的優先使用權給了第一&第二外語,而不是母語中文。

英語雖也用地很是得心應手,但我畢竟不是真正的bilingual雙語人士,尤其遇到算帳這種事最明顯了,我還是要用中文算一遍,在把最後的結果用英語表達出來,要用法語時更慘了,常常顯地自己非常得笨拙與腦殘。

英語,是我可以使用溝通表達 還可以稍微辯論寫文章賞析的語言。
法語,是我目前仍在學習求生討生活以及被罵要聽懂的階段。

英語對我而言十分重要,因為她為我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我真心地如此以為)
雖然不是全世界都說英語(好加在),但一來為她是強勢語言,翻譯成英文的作品往往比中譯容易取得。目前在法國,我若要看法國電影,找到英文字幕的可能性還是比找到中文字幕的可能性高出許多。
二來,無論是字彙、表達方式、或語言思考模式等,我必須說用著英語來學法語真是比只會中文一種語言來學快多了。

舉例來說,法語班上有些大陸生,
1. 教到 au lieu de 這個用法是,老師講解了一會兒還是不甚了解,問我怎麼翻譯中文。要說是 取而代之、與其不如、取代 嗎? 對我而言就是 instead of 的意思,簡單明瞭。結束。句點。下一個。
2. 又說講到 如果我是你,正確說法是 si j'etais toi + conditional, 跟英文一樣要用過去式(if i were you, i would....),用中文思考的話,又要想半天,為何要用過去式,因為中文是直接說 如果我是你


話雖如此,中文,繁體中文,對我而言是母語,是文化,是語感,是根基。

我還是喜歡閱讀中文小說,即使是中譯本。
是,某些小說我可以直接讀英文版,不過那比較不像是閱讀,比較像是在練習閱讀,而原本單純閱讀的心有戚戚焉的樂趣也似乎減少了。就像在音樂之都維也納,練琴時是要門窗緊閉,且超過分貝上限屬違法,因為練琴不是音樂,甚至我覺得有點是噪音。

反而是讀到一些中文翻譯,我會反推去想找原文(若是英語的話),會很好奇到底原文是什麼? 能讓中文譯者決定翻譯成這樣。

比如說我讀白老虎,中文讀完也愛到不行後,有機會拿到英文本,我會去看看
【真是他馬的笑話】原本的英文是什麼?
在法國貓王有法文版,我也跑去翻翻,因為很想知道【有三千六百萬的屁股要親】的法語是翻譯成怎麼樣?

高中時候,由於英語成績還不錯又有參加一些英語演講比賽拋頭露面,以至於自己&同學間會很三八的說我以後可以跟自己的小孩講英語,讓小孩從小耳濡目染贏在起跑點上。(窘)

大學時有一位口語很強的台籍老師,把她獨生女從小就放在加拿大念書,而且她只跟女兒講英文。詭異的是,她先生的英語並不是這麼溜呀,她跟她先生也是用中文溝通。她女兒不會說中文,可以聽。跟她爸爸講話是爸爸講中文她回英文。

當初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哪裡奇怪,現在想想才知道這真是本末倒置到荒謬地可笑,以及高中生真的都很幼稚。哈哈哈。)

去年9月我第一次見到貓王的乾女兒Léana,5歲,漂漂亮亮的金髮藍眼洋娃娃。我無法跟她說上一句話。
我去年10月開始上法語課,今年5月在一個後院BBQ又遇到Léana,你知道嗎,超神奇的是我們可以溝通了。她居然聽懂我,我真是超開心的。我們就在草地上,她用充滿童音而我用充滿異國情調的法語,開始溝通玩遊戲了。我還教她倒立,前滾翻有的沒的。

跟大人說法語時,遇到我不懂的字,他們就會很詞窮地、要想很久也很難用其他的法語詞彙,來跟我這個外國人補充說明跟解釋。小孩跟大人不一樣,一來他們本身也還在學習,溝通上有語意不明白的地方,孩子覺得很正常,不會因此不耐煩。當我聽不懂時,除了她會用超有創意的方式來筆畫模仿給我看,她還可以例舉好多個同義字以讓我明白,或是只要把遊戲規則從頭到尾跟我玩一次,我們就很有默契了。


未來幾年,我如果有生小孩,我要用中文跟我的孩子溝通。
一來那是我的母語,跟自己的孩子不用最親密的語言,難道要用其他的語言嗎?
二來語言是文化的根基,藉著學習一個語言,孩子也會同時學習到其中的文化與思考方式。語言畢竟是文化的產物呀。
像你說【她真的很省,一條圍巾用了五年到現在還是用得嚇嚇叫。】會說這句話的人, 一定就是台灣人吧?! 對不對?
再說,我也希望我讀到什麼有意思的東西,轉給她/他看他能看懂呀。

貓王也一定是要跟小孩說法語的。其他的,什麼要學英語要學什麼的,就再說吧。先在頭腦架構好一(二)個語言的正確結構,之後再從這個框架去出發吧。

寫於 一位沒有小孩但是很愛想些關於教育的東西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Bookmark and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