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不好意思了,巴黎。Fête de la Musique

晚上6點多我在廚房烤櫛瓜,窗外開始傳來陣陣lounge樂。
因為我家樓下有時會有自以為酷帥的人,把車停著窗戶打開就開始大聲放起音樂,雖然讓人很無法理解,但我也漸漸接受了,於是我也沒多想。
但那音樂持續不間斷,且音量之大不像是由汽車音響發出的。
於是,在滿室櫛瓜味中,我好奇地開窗向下看。不得了呀,樓下的café滿滿是人,地上還鋪著紅色的毯子,占據了雙向車道其中一條的一半了。

原來昨天是一年一度,迎接夏天到來的夏至音樂節 Fête de la Musique。

全法國各地都這樣搞吧,電視上轉播的一場是南方某個城市的音樂節。

看著電視上觀眾席裡隨音樂起舞的人們,聽著我家樓下越喝越醉以致於也越來越吵的人們,我好像明白了什麼。

我如果早個五六年來巴黎,我一定會下樓去。我一定會加入他們。九成五也是會喝醉一起大叫起舞。一定會覺得超好玩。一定會覺得這是全世界最棒的城市,最棒的音樂節,並為自己有幸參與其中而感動莫名。


但此時此刻的我,其實覺得他們很吵很討厭。他們太愛聚在街上(我家樓下)講話,酒喝太多,菸抽太兇,酒後就有人會吵架。且今晚是周四耶,是怎樣? 大家明天都不用上班喔? 是怎樣,你覺得這種音樂很好聽,就要用高分貝逼整條街的居民一起喜歡喔?


電視上轉播音樂節的現場,攝影不時會將萬分投入的觀眾帶到鏡頭內。看著那少男少女對鏡頭猛舞,想想我以前也會這樣呀。高中時代非常流行熱舞,那時屏東不知為何有個什麼熱舞之夜,我跟同學老劉,在一群保守的屏東鄉親父老的觀瞻中大膽地率先開舞,我還穿著自以為很潮的迷彩無袖背心和牛仔短褲。隔天居然還上報。不過這也沒甚麼,屏東是個小地方,熱舞之夜也就一場,仁愛路也就這麼一條,普通高中也就這麼兩間,還男的一間女的一間,不顧他人眼光也就我跟老劉,老劉至今仍是怪異地很有品味,所以上個報也不算什麼,完全不需要大驚小怪的呀。


大學時大安森林公園的流浪者音樂季,墾丁的春納,我也都很認真熱情地參加呀。


巴黎什麼活動都有,


只不過是電影節的電影沒有英文字幕,所以我無法參與。
只不過藝文活動的文宣評語都是法語,我也沒有閒錢,所以無法像以前就算不知道口碑也可以貿然買票嘗試。
咖啡館小酒館的文化便利而普及,只不過我沒有那種可以拿起電話說 十點半酒吧見 的朋友。
音樂節音樂季活動超多,只是我覺得他們都好吵好醉,不想吼著說醉話,還要吸二手煙;
也沒有什麼是會勾起我青春時代的回憶,必須要跟昔日好友一起去參加的活動。
超市的各種葡萄酒,4歐(台幣160)就可以買到好喝的酒,只不過覺得天天都喝也開始有點無聊。

籠統地說,你大概會說因為我老了。

我自己說,是我的心態和追求的東西已經不一樣了。

我開始對在路邊牆上塗鴉的年經人,投以責怪的眼光。
對居住在這個高度消費菸酒的城市的居民健康產生疑問。
曾幾何時,嚮往北歐日耳曼實事求是的嚴謹,漸漸超過於拉丁民族隨興浪漫的人生態度?
對這個國家的養兒福利制度、教育制度的關注,多過於其他的政策?

巴黎,我好像錯怪你了。

你依然是一個藝文蓬勃,且(不管臭味和爛地鐵和不友善的人的話)美麗的城市。

且終於,一切在凌晨兩點結束,至少還有體諒到想要睡覺&明天要上班的人。至於凌晨兩點後喝醉的人在街上的鬼吼鬼叫,就不關音樂節&這間酒吧的事了。


如果可以的話,巴黎也會聳肩給你看,就像全部的巴黎人一樣,聳個肩表示不知道、不干我的事、那是你的問題,然後就漂走不見了。

這樣看來,改變的是我,跟你沒關係。

巴黎,不好意思了。

就在我家樓下

每個會音樂的人都把自己的樂器帶上街

這個孩子就帶著這麼大的兇器在我家樓下

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中文英文和法文


周末搭30分鐘的RER去市郊,突然很有興致聽中文歌。

基於我中文歌的年代還停在5+年以前,一路從陳綺貞到楊乃文到張懸,就這麼再次地被張懸給纏上了。

可能是到法國後,很少使用中文,除了要跟貓王講有法國腔的英文外,還有一直在學法語,以至於習慣性地把語言的優先使用權給了第一&第二外語,而不是母語中文。

英語雖也用地很是得心應手,但我畢竟不是真正的bilingual雙語人士,尤其遇到算帳這種事最明顯了,我還是要用中文算一遍,在把最後的結果用英語表達出來,要用法語時更慘了,常常顯地自己非常得笨拙與腦殘。

英語,是我可以使用溝通表達 還可以稍微辯論寫文章賞析的語言。
法語,是我目前仍在學習求生討生活以及被罵要聽懂的階段。

英語對我而言十分重要,因為她為我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我真心地如此以為)
雖然不是全世界都說英語(好加在),但一來為她是強勢語言,翻譯成英文的作品往往比中譯容易取得。目前在法國,我若要看法國電影,找到英文字幕的可能性還是比找到中文字幕的可能性高出許多。
二來,無論是字彙、表達方式、或語言思考模式等,我必須說用著英語來學法語真是比只會中文一種語言來學快多了。

舉例來說,法語班上有些大陸生,
1. 教到 au lieu de 這個用法是,老師講解了一會兒還是不甚了解,問我怎麼翻譯中文。要說是 取而代之、與其不如、取代 嗎? 對我而言就是 instead of 的意思,簡單明瞭。結束。句點。下一個。
2. 又說講到 如果我是你,正確說法是 si j'etais toi + conditional, 跟英文一樣要用過去式(if i were you, i would....),用中文思考的話,又要想半天,為何要用過去式,因為中文是直接說 如果我是你


話雖如此,中文,繁體中文,對我而言是母語,是文化,是語感,是根基。

我還是喜歡閱讀中文小說,即使是中譯本。
是,某些小說我可以直接讀英文版,不過那比較不像是閱讀,比較像是在練習閱讀,而原本單純閱讀的心有戚戚焉的樂趣也似乎減少了。就像在音樂之都維也納,練琴時是要門窗緊閉,且超過分貝上限屬違法,因為練琴不是音樂,甚至我覺得有點是噪音。

反而是讀到一些中文翻譯,我會反推去想找原文(若是英語的話),會很好奇到底原文是什麼? 能讓中文譯者決定翻譯成這樣。

比如說我讀白老虎,中文讀完也愛到不行後,有機會拿到英文本,我會去看看
【真是他馬的笑話】原本的英文是什麼?
在法國貓王有法文版,我也跑去翻翻,因為很想知道【有三千六百萬的屁股要親】的法語是翻譯成怎麼樣?

高中時候,由於英語成績還不錯又有參加一些英語演講比賽拋頭露面,以至於自己&同學間會很三八的說我以後可以跟自己的小孩講英語,讓小孩從小耳濡目染贏在起跑點上。(窘)

大學時有一位口語很強的台籍老師,把她獨生女從小就放在加拿大念書,而且她只跟女兒講英文。詭異的是,她先生的英語並不是這麼溜呀,她跟她先生也是用中文溝通。她女兒不會說中文,可以聽。跟她爸爸講話是爸爸講中文她回英文。

當初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哪裡奇怪,現在想想才知道這真是本末倒置到荒謬地可笑,以及高中生真的都很幼稚。哈哈哈。)

去年9月我第一次見到貓王的乾女兒Léana,5歲,漂漂亮亮的金髮藍眼洋娃娃。我無法跟她說上一句話。
我去年10月開始上法語課,今年5月在一個後院BBQ又遇到Léana,你知道嗎,超神奇的是我們可以溝通了。她居然聽懂我,我真是超開心的。我們就在草地上,她用充滿童音而我用充滿異國情調的法語,開始溝通玩遊戲了。我還教她倒立,前滾翻有的沒的。

跟大人說法語時,遇到我不懂的字,他們就會很詞窮地、要想很久也很難用其他的法語詞彙,來跟我這個外國人補充說明跟解釋。小孩跟大人不一樣,一來他們本身也還在學習,溝通上有語意不明白的地方,孩子覺得很正常,不會因此不耐煩。當我聽不懂時,除了她會用超有創意的方式來筆畫模仿給我看,她還可以例舉好多個同義字以讓我明白,或是只要把遊戲規則從頭到尾跟我玩一次,我們就很有默契了。


未來幾年,我如果有生小孩,我要用中文跟我的孩子溝通。
一來那是我的母語,跟自己的孩子不用最親密的語言,難道要用其他的語言嗎?
二來語言是文化的根基,藉著學習一個語言,孩子也會同時學習到其中的文化與思考方式。語言畢竟是文化的產物呀。
像你說【她真的很省,一條圍巾用了五年到現在還是用得嚇嚇叫。】會說這句話的人, 一定就是台灣人吧?! 對不對?
再說,我也希望我讀到什麼有意思的東西,轉給她/他看他能看懂呀。

貓王也一定是要跟小孩說法語的。其他的,什麼要學英語要學什麼的,就再說吧。先在頭腦架構好一(二)個語言的正確結構,之後再從這個框架去出發吧。

寫於 一位沒有小孩但是很愛想些關於教育的東西的人。


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Facebook 再見



毫無預警,我默默地把facebook deactive 掉了。

也許是厭倦了,鎮日在狹小方寸間找天地。
也厭倦了,所有等車等人的零碎時間都被facebook如獨裁者一般沒有異議地霸占去了。
討厭它開始成為睡前最後閱讀的東西,更討厭它成為我早晨半夢半醒間第一個伸手去拿的玩意。
不喜歡無論從事什麼,看到什麼,只專注在趕緊上facebook 打卡分享看留言,而忘記專注於當下的初衷。

因為網路的普及與facebook的強大,
我們得以在網路上分享彩虹,卻忘記了真正欣賞彩虹。
我們得以無時差零距離的分享一幅作品、一間餐廳、一朵玫瑰、卻似乎也同時失去了,在此時此刻此地體會與感受的能力。

所有發生的事情,似乎在 拍照分享上傳 全部完成後,剩下的就是等待朋友留言與回覆留言爾等了。

好笑的是,這個曾經讓我花上許多時間 發佈瀏覽與人交流的網站,到我暫時退出之後,也沒有幾個人發現我不在了。

我熱愛生命與真理。
熱愛大自然與這個世界。
熱愛科技與舒適便利的生活。
但我相信,以上我所熱愛的東西,應該還是有先後順序的。

Au revoir, facebook! 


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十日內觀 Vipassana in France


昨天報名了我的第一次十日內觀,在今年的10月。

之前在台北工作時,年假可憐地只有 10 天。當時想到自己的生活,連要去學個10日內觀都不行,還會不禁悲從中來,算是很愛演。

而連日來在我的自省中,想說既然目前沒有往日辦公室生活的綁手綁腳,我更應該要積極地做些甚麼才是。內觀想很久了,那就來吧。

日程表比 Sivananda TT 還更加的少林寺,

10日的課程,也是1/3的TT時間了。暫時不敢期待太多,我沒有練習過時間這麼久的靜坐、這麼密集的靜坐,希望到時腦子不會飆髒話,或因肚子餓而想放棄。

我真的很想嘗試禁語、與外界無溝通、連閱讀、寫字記錄都禁止的練習。讓往更深層澄澈的自我觀照。

法國的內觀中心離巴黎不遠,交通算是很方便。從 Bercy 貝西坐火車一個多小時,再換接駁車就可以抵達。

貓王也報名了,
中心強烈建議,如果兩人做不到10日內不試著互相聯絡的話,還是分開報名不同梯次的課程比較好。但都要參加練習了,這基本的戒律當然是要遵守呀,又不是去玩的、或是去拍 Eat Pray Love,對吧。

若我一人參加出來之後,還想繼續禁語或需要一點時間適應,他卻很high很好奇一直要跟我問東問西,兩人處在不同頻率,才更不妥吧。

總之也要看他的老闆10月給不給放假。

內觀日程分享如下。

THE COURSE TIMETABLE

The following timetable for the course has been designed to maintain the continuity of practice. For best results students are advised to follow it as closely as possible.

4:00 a.m.---------------------Morning wake-up bell

4:30-6:30 a.m.----------------Meditate in the hall or your own room 

6:30-8:00 a.m.----------------Breakfast break

8:00-9:00 a.m.----------------Group meditation in the hall

9:00-11:00 a.m.---------------Meditate in the hall or your own room according to the teacher's instructions

11:00-12:00 noon--------------Lunch break

12noon-1:00 p.m.--------------Rest and interviews with the teacher

1:00-2:30 p.m.----------------Meditate in the hall or your own room 

2:30-3:30 p.m.----------------Group meditation in the hall

3:30-5:00 p.m.----------------Meditate in the hall or your own room according to the teacher's instructions

5:00-6:00 p.m.----------------Tea break

6:00-7:00 p.m.----------------Group meditation in the hall

7:00-8:15 p.m.----------------Teacher's Discourse in the hall

8:15-9:00 p.m.----------------Group meditation in the hall

9:00-9:30 p.m.----------------Question time in the hall

9:30 p.m.---------------------Retire to your own room--Lights out

法國 Dhamma Mahi 內觀中心
Vipassana Meditation, Dhamma Mahi, France


Bookmark and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