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法國耶誕節2011



2011年12月24日是我在法國的第一個耶誕節。(這句話好像有點累贅,耶誕節當然是24號啦。)

早在過節前幾天,趁貓王休年假,我們就往巴黎西邊郊區,Saint Germain En Laye 貓王父母家前進。

我們去了郊區的Auchun和家樂福大賣場。
首先,我被滿坑滿谷的巧克力驚嚇到。金莎還有一個專屬的臨時攤販,上頭堆著金莎塔。
接著到生鮮區,成堆的鮮蝦和干貝,好像不用錢一樣,大家拼命拿。在台灣干貝可是很貴的,比較常吃到的是乾的干貝。
然後生蠔已經裝好在盒子裡供客人拿取。
整個賣場還分成各種食區,鵝肝醬在左邊,要買鮭魚的請往右邊走。
哪天我覺得自己就是個劉姥姥,每件事都可以驚嚇到我。

貓家的過節方式,不足以代表全部法國人。但我就僅以自己的經驗做個記錄。

在法國,如果你有乖乖地工作,薪水不要太差的話,佐以社會福利,累積到中年老年,生活好像都不會太差。算算30結婚,35歲因為小孩搬到郊區開始有大一點的房子,三歲前的小孩政府都會給錢幫你養。念書16歲前不用錢。若你好好工作到退休,退休金是按你的薪水比例給發的。這樣看來,勤奮乖巧一點的話,生活其實蠻有保障的,老了也蠻有尊嚴不必跟小孩拿錢。

貓家就是這種情形。爸媽都有乖乖工作,這把年紀也都是主管級的,再過3-5年就可以退休了。外公外婆更是已經過著悠閒又不缺錢的退休生活多年。

而在此我真要好好佩服一下法國女人(或該說這兩位法國女人)。

貓媽這位職業婦女,工作辛苦,遇到大客戶時還得清晨5點起床好開車兩小時去見客。不時又要去突尼西亞出差一周,據說突尼西亞分公司全部的人都是她聘的。居然,還可以把家持得這麼好。乾乾淨淨,有條不紊,連T-shirt 毛巾都要用熨斗燙,煮飯又好吃。 反正我覺得很厲害!

外婆也是,超重視這個和家人團聚的節日。晚餐吃的海鮮paté是她親手做到,再從諾曼第開車兩小時帶過來。起司盤,她細心地一一寫上起司的名稱,連裝起司的木頭年輪盤也自己帶來,還用葉子裝飾,我真服了她。

雖然我還是愛吃中菜火鍋,但法國人擺盤和重視賣相,如此用心地鋪陳與生活,即使是為了上菜哪三秒瞬間的完美也甘願,(因為馬上就被我們爭先恐後拿去吃了),讓我心有所感。

什麼叫浪漫? 喝香檳跳華爾滋嗎? 願意為了稍縱即逝的片刻美感和以及這美感帶給人們的喜悅做出努力,我覺得這很浪漫。願意付出在無形-而難以量化的事物上,為質感做出努力,這種理想,不浪漫那是什麼? (難道是偏執? 強迫症? 哈哈)

法國女人我佩服你。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Vairagya 之 衣服洗乾淨了沒?

2011 May Sivananda TTC, Utta Kashi, India 晒衣場

Abhyasa 的意思是不斷重複相同的練習,行為。

體位法的練習,我們必須嘗試不斷重複地練習體式直到上手,漸臻完美。這是所謂的Abhyasa。梵唱重覆唱頌著同篇mantra,這也是Abhyasa。
然而在Ashtanga 瑜珈哲學中,卻同時提到Abhyasa和Vairagya兩個字。

讓我解釋一下。

前面說過了,Abhyasa 的意思是不斷重覆相同的練習,行為。
Vairagya的意思則和Abhyasa有所衝突。今天我們要來討論Vairagya這個字。

經典中,Vairagya常被翻譯成「抽離」(detachment, non-attachment)。
弔詭的來了。究竟要如何能重複相同的練習,行為,卻同時能「抽離」,不依戀上這行為呢?
你可能會爭辯,在反覆不懈地練習之後,稍稍陷入依戀又何罪之有?
或是,如果我不先依戀上這項行為,我怎麼能把它做好呢?

事實上,Vairagya這字,英文沒有正好的翻譯,而「抽離」(detachment)是最接近其意的詞,所以翻譯大多採用此字。

用英文來解釋,detachment(抽離)這個字,是attachment (依戀) 變出來的反意字。
你看看,就連「抽離」,都還是從「依戀」衍生出來的。

其實世間萬物,彼此相反的事物情感,都某種程度的交互關係,交往匪淺。甚至大膽一點,我們可以說相反的事物情感,到頭來其實是一樣的;他們雖貌似不同,但其實只是各自占據左右兩個極端。
舉例來說,當你深愛著某人,你將時刻都思忖著他。而當你怨憎某人,常也是一直氣著想他。愛與恨,其實是一樣的,至少他們對你的作用是一樣的。

梵文中,Vairagya這字,並不是「抽離」(detachment)的意思,而是「依戀」(attachment)反意。Vairagya 的真意是指 捨棄依戀重獲的自由。所以其意不僅是依戀的相反,而更是跨越依戀的本身。

Vairagya 的意思是 嘗試經歷後,還能從中出走的自由。

奧修說,
只有缺乏覺知的人,才會依戀於事物;依戀是盲目的,而Vairagya 是要你保持覺知。

好比說養狗,他們以效忠聞名。不管主人是善或惡,他們沒有覺知地效忠,依屬 著主人(attachment)。這個例子說明了依戀是盲目而缺乏覺知的。

為什麼Ashtanga 的哲學先說 abhyasa,接著馬上提到vairagya呢?

為了更清楚的表達,我首先須解釋一下,在瑜珈哲學中,人的心智是如何運作的。

人的心智,一直在抓取,依附於事物。
人的心智,需要有個東西可以抓著。

問學生為何練習瑜珈,他可能說,
因為我生活中有一堆煩惱事。
因為我工作壓力大需要瑜珈來放鬆。
因為我身體不好需要瑜珈強健體魄。
因為我想要有漂亮的身材。
等等等。

我們的心智須要抓著這些對象,這些題材,這些事物,好維持其運作以從事各項活動。

瑜珈,是希望藉著練習,鬆綁我們的執著。

漸漸的,我們放掉了走進瑜珈教室想要忘掉的東西,也漸漸的,開始抓取著瑜珈不放。

我們帶著自身的問題,寄情瑜珈練習,希望能放掉煩惱。初衷的煩惱拋下了,新抓在手上把玩的是瑜珈。瑜珈變成最新頭條。

剛接觸瑜珈的學生問老師如何解決生活上遇到的種種困境,練習過一段時間的學生開始問怎麼做頭倒立? 怎麼做鴿式? 怎麼做全猴王式?

這樣看來,學生的心智,本質上並無改變,僅是心智抓取的物品變了。

一開始帶著生活上困難來練習瑜珈。
舊的困難忘卻了,隨之而來的是瑜珈帶來的新煩惱。

瑜珈練習幫助我們更靠近自己的身體,是件好事。但事實上,瑜珈並沒有幫助練習者坦然面對問題,只不過是把不同的問題煩惱放在輪盤上轉,改變的是煩惱的主題,解決的不是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提到努力不斷重複練習的Abhyasa,就一定也要解釋 Vairagya。

體位法的練習,固然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卻同時也要帶著覺知,勿將瑜珈練習和體位法當作物體來抓取和依戀。

瑜珈,是幫助我們放下,不依戀。

而真正的自由,藏身在不依戀瑜珈本身。


讓我們一起唱頌Heaty Sutra (心經)。

gate gate pāragate
pārasaṃgate
bodhi svāhā

गते गते पारगते
पारसंगते
बोधि स्वाहा

希望這梵唱能幫助我們對Abhyasa 和Vairagya 有更清楚的了解。

這首心經的意思是

gone gone, gone beyond, (去吧,去吧,朝更遠處去吧)
gone beyond the beyond, (朝更遠更深處去)
O what an awakening, all hail!" (覺醒,我們向你致敬)

如佛陀冥想,冥想中朝更遠更深處去,當還跨越過冥想本身,即是覺醒所在。

最後用奧修故事結尾。
我有一件髒衣服
衣服太髒不能穿
得趕緊洗洗

倒了洗衣粉洗髒汙
衣服不髒了
但我還是不能穿

髒汙不再
洗衣粉卻沾上了
得趕緊洗洗

得趕緊再洗洗
才好把衣服穿上
我們的心智好比這件衣服。

乾淨的衣服是覺醒的狀態,
髒汙是我們心中的種種煩憂與壓力,
而瑜珈,是洗衣粉。

光努力不斷地練習(Abhyasa),卻缺乏覺知,無法放下獲得最終的自由,就像是一件無髒汙的衣服,偏偏又沾上了洗衣粉。

與各位瑜友共勉之。

Bookmark and Share